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 最新动态 > 《王培生武学文萃》编后随感录——关振军

最新动态

《王培生武学文萃》编后随感录——关振军

关键词:

王培生 吴式 太极拳

2013-07-08

    《王培生武学文萃》书稿将送到人民体育出版社。我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心都轻松了许多。经过八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完成了为恩师编撰一部武学文集的艰巨任务。

   编撰一部书稿何以要用十年时间?答曰:非编辑用时间之久,乃学习研究用时之久也。王培生老师是当代吴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是太极技击实战家,他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背拳、弹腿于一身,他的武学思想博大精深,为他编书的人必须先好好地学习,真的学懂了,才敢言编书。所以编书所用最多的时间是学习研究王培生老师的著作。对于先生所言要做到心知体知,口能讲得清,身能做得出,有人问及书中事,件件都要答得出。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对得起先师,对得起读者。

回忆这十年的经过,我深深感到编撰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书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地塑造自己。

2000年夏天,我萌发了为王培生老师编撰一部武学论文集的想法。起初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认为这事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是开始搜集王培生武学论著。经过一年,手头已有文稿几十篇。2001年夏天,单位组织到北戴河黄金海岸休假避暑。我打算利用这几天假日,一蹴而就,写出王培生武学文集的纲要,思路一清就能排目录了。哪里晓得一动笔才知道满不是那么一回事,自己脑袋里空空的,提起笔来什么也写不出来。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对王培生武学论著的认识是何等的浮浅!要编辑好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武学专集,准备工作相差得太远了。从海边回来后,我下决心,结合中国武术史,再精读老师的武学著作,必须在中国武术发展的长河中,确立王培生武学的历史地位。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读、钻研,我对王培生武学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化的概念。2002年中秋节,我开始起草《王培生对中华武学的重大贡献》一文。十月中旬我带上文稿,到回龙观龙泽苑小区王培生老师的家中,向老人家汇报编书的情况。我一段一段地读文稿,王老师听得非常认真。老人家说:“写得都比较全面,提法上要再斟酌一下,不要说得太高了。”可巧,那天山东莱州的卢香九先生也来看望王培生老师,谈完文稿之事,王老师还跟我俩照了合影相。卢先生回山东后,向拳友们介绍了王老师和我一起改稿子的事。

从老师那儿回来之后,我再细读书稿,发现还有很多问题自己还没有弄懂。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一个一个地破解。然而老师病重了,不可再过多打扰他老人家。200495老师驾鹤西归,让老师亲自释疑的机会再也没有了,解决问题也就更难了。

老师不在了,师兄就是老师。我带着没弄懂的问题,向师兄陈兴波、高壮飞等人学习请教,向友人张容机先生请教,大家共同研讨王培生老师的武学精髓,特别是有关太极推手的论述。到了2009年夏天,我对文稿上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能够回答了。这时方下定决心编出目录,经过再三修订,直到今日,终于完成了这本武学著作编撰工作。前前后后用时十年,真的赶上古人所云“十年磨一剑”了。

编书的时间拉长了,也有好处:一是有时间搜集了更多的文稿,使该书内容更加完善;二是慢工出巧匠,在编排上也更趋于科学化。最大的遗憾是没让老师亲眼看到这部《武学文萃》出版。

阅读老师的遗稿,时时引起对老师的思念。王培生老师的严厉、慈祥、诙谐种种形象闪现在眼前,就如昨天一样。王培生老师对我的教诲培育,除了办班上课之外,还有三项与众不同的内容。一是王培生老师讲技击课拿我试手达十年之久;二是王培生老师单独给我讲授了许多武学理论和技法;三是极其严格地要求我进行武学研究。

我开始仰慕王培生老师是在1981年。那时张旭初师兄的弟子高兰胜和我在一个单位工作,他常向我提起他的师爷王培生的武功如何如何高,我又从报刊上读了介绍王培生老师的文章,对他老人家的敬意油然而生,特别想拜在老师门下,得到他的亲传。但是,因为他的名气太大,苦于没人引荐,不敢贸然前往。只好先跟别人学着等有机会再说。从八十年代初,我先后师从夏瑞璋、曹韵清、张旭初、郑时敏等老师,学习传统武术。一时得不到王老师的亲传,就先跟张旭初先生学王培生老师的太极拳三十七势。十年间,我先后学了杨式大架子、陈式一路二路、吴式八十三式、李式一百〇五式、大悲拳、查拳等。

苦等了十年,机会终于来了。1991年王培生老师到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教拳。经曾维祺、刘宣两位先生介绍,我参加了北图太极拳班,真正受到王培生先生的亲传。那时我异常兴奋,学拳的心气高、劲头足。为看得清、听得真,每次上课,我都提前到达场地,早早地站在第一排中心位置,等着王老师的到来。无论是晴是雨,没有误过一次。曾维祺先生慨叹着对我说:“你真是一名好学生啊。”

可能是因为我听讲认真,做的姿势比较准确,身体条件好一点,王培生老师选中我做为他的“靶子”。每当讲解技击动作,便拿我试手,让大家看。当时能为王培生老师这样当代中国的著名武术家当靶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自豪。我清楚地记得王老师第一次拿我试手,是在教三十七势的第二十式左右打虎势时,讲了一个内功功法“龟缩力”。当两掌捋到两膝中间时,重心平均于两脚成蹲裆式,左掌掌心贴左阳陵泉,右掌掌心贴右阴陵泉。这个姿势就产生奇特的功效,练功人的背上能经得住二、三百斤的压力。王老师让大家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他转到我身后悄悄对我说:“双手贴住大腿不要动”。而后嗖地窜到我的背上,大声对大家说:“你们看,我这一百六十斤放到他背上,没事一样,将来练好了能放两麻袋粮食,但只要手一松就没劲了”。他让我把手松开,一下子我差点趴到地上。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太极拳内功。王老师讲的经络穴位用法太神奇了。从那以后,王培生老师每讲一个太极技击招法都用我来试手。每周两次课,我都要挨几次摔。我记得摔得最重的一次是在舞院宿舍楼后的小松林教五行掌,讲圈搧时,我向他进攻,他双手一抖一下子把我抡起,在空中飞转一百八十度,从他身前摔到他身后,落地后我右小臂的皮擦伤了一大片。回忆当年学拳还有不少趣事,一个叫高山的学友功夫不如我,但总爱跟我比划,每次他都被打,而他总不服输。挨打后却说:“你等着看我怎么治你”。老师讲完课,他凑到老师跟前装得特别认真的样子说:“刚才您讲的用法,我没看明白,能不能再示范一次,让我们再仔细看看”。于是老师又做了一次,把我再摔一回。他冲我得意地一笑,“怎么样,我打不过你,有人能打你,我有办法整你呀”。后来年轻的学员多了,有时老师会用他们试手。但每到关键时刻,还是让我上。老师说我的劲儿实,如果不出真劲向老师进攻,躲躲闪闪地怕挨摔,做不出效果来,老师也费劲。从1991年到2000年整整十年,不知老师摔了我几千个跟斗,使我有机会逐渐领悟了太极拳的真谛。

关于王老师为我单独讲授武功问题,很多老师兄都很羡慕,或许个别人可能有点嫉妒了。去年我去高壮飞师兄家做客,谈起老师,高师兄打趣地说:“老师对你可真够喜欢的,每次单独给你讲课,一谈就两三个小时,而对一些老弟子们一般的讲上十几分钟就不错了。有些人去了,他说几句话就眯上眼睛不言语了”。王培生老师搬到回龙观居住后,另一位经常到老师家去的老师兄也说:“我在老师家里,见到师兄弟们来看望老师,老师对你的待遇可是最高的,每次都单独跟你谈两三个小时,其他人很少有这种情况。”王老师跟我谈话的内容很广,有他自己学拳的经历,有武林轶事,有武学理论,有的可算是秘中之密,连对他的家人孩子都未曾讲过。前些天我整理旧物,发现199556老师给我讲武当内功秘传的笔记还保存完好。

仔细回想,王培生老师那样优待关爱我,愿意单独给我讲课,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从我主观上讲,是我尊师好学使老师愿意倾囊传授。每次到老师家想要问什么,事先都写出提纲,他讲话时做好记录,回去之后细心整理、消化吸收。王老师教学生有个特点,他记忆力极好,每次讲了什么记得很清楚。凡他给你讲过的东西,下次你再去问,他便眯上眼睛不理你了。在他看来不是你没用心学,就是你没有学习的潜力。而我每次都能提出新问题,老师感兴趣,喜欢谈,他一开口,话匣子就收不住了。

二,从客观上讲,因工作关系我和老师的联系较多,从而增进加深了感情。1994年起,刘宣、骆璋两位老师兄年高体弱了,他们委托我主持舞蹈学院太极拳班的事务。课程安排、学员情况、收费交费、年节到老师家看望都由我操办。跟老师的接触多了,慢慢地感情也就深了。1994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换届选举,因年龄关系,王培生老师不再担任会长。而我因年轻,担任了第三届研究会副会长,1998年担任第四届副会长。这样研究会有什么事都由我和王老师联系,有的事直接由我去办。如1998年实行中国武术段位制,王老师的申报材料由我起草,填表、交费都是我一手操办的。实实在在地为老师办事,自然就加深了感情。

三,王培生老师晚年的一些武学著作是由我记录整理的。如“神意不同处”的提出,“练功要诀”的解说;他对老师杨禹廷的回忆,对师爷王茂斋的回忆等等,都是由我执笔的。要写东西老师单独与我谈话是很自然的事儿。

王老师对我武术学术研究要求得极为严格。我从1994年开始写有关太极拳的论文,我写什么,事先要征求老师的同意,文章写成后,送给王老师审阅。他老人家一句一字地修改了,而后推荐给刊物发表。他常说:“写文章,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又要符合实际,这叫有科学性。所说之言要象是板上钉丁,不能让人家提出什么商榷来。”有时我想写什么东西,提出想法后,常常遭到老师的制止。他干脆说:“不行,你写不了。”有一次刘宣等人推荐我记录整理一个套路,王老师却让条件不如我的人去做。那时我真的弄不清老师怎么老压制我的积极性。直到2002年王老师才正式为我开禁。他郑重地对我说:“你可以放开手写东西了,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我理解这是老师对我武学研究水平的认可。

老师逝世后,师兄弟们谈起王老师教拳之事。我说:“你们总说老师怎么喜欢我,十多年来,老师没有当面夸过我一句,没有当面肯定我哪儿做得好”。陈兴波师兄说:“没跟你说,可经常跟我们说呀。我到老师家,老师谈到晚年所收弟子的情况,提的最多的,一个是张全亮,一个是你(关振军)。说全亮练功刻苦,肯下苦功夫而成绩突出;说你善于琢磨,对武学理解透彻。喜欢你写的文章,常对我们夸你文笔好。老师不当面表扬你,有其良苦的用心,是怕你产生自满而停止不前。老师若不器重你,怎么能经常跟你长谈呢?”

在恩师去世之后,我才知道他老人家对我关爱之深,给我的恩泽之厚。想一想自己当时对老师还有些不理解之处,那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啊。我要用最大的努力报答老师的教育培养之恩,使他的武学思想得到推广发扬,让老师的在天之灵泰然欣悦。

《王培生武学文萃》是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太极技击实战家王培生先生武学思想的结晶,可做为学习中华传统武术的理论教材。让更多的人认真阅读本书,指导练功是我的心愿。我相信武术爱好者,特别是诚心学习太极技击的朋友们,一定会把此书奉若神明的。

古谚云:“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人帮”。编这一本书,得到耀忠、壮飞、兴波、全亮、乃昭、乃相等各位师兄弟的全力支持,特别是耀忠师兄,他在记录整理老师的武学著作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几年来得到师侄玄峰、凯昕等人的鼎力相助。友人保恒先生也时时催促鼓励。又承蒙张全亮师兄为本书作序,在此一并感谢。

 

                                201076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活动内容更多
联系我们更多
QQ:1364960387
微信:兔兔侠
邮箱:zhang_xy3188@sina.com
客服中心
鸣生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