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 最新动态 > 我习太极拳之见闻与体悟——陈惠良

最新动态

我习太极拳之见闻与体悟——陈惠良

2013-08-03

        提起和太极拳结缘,实属机缘巧合。五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军委总政文工团话剧团任演员,由于总政排演场濒临积水潭小山,那里有一个汇通武术社,社长高瑞周是李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排演之余我常常到山上去玩。在观赏中,看到高瑞周老师个头不高人很精干,打起拳来虽不像一般武术那么快捷刚猛,但内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韧劲,很是吸引人。特别是在与人推手时,那些年轻体壮的人,不但推不上他,而且看他也不怎么费力,就能顺势将对手扔出去好远,非常潇洒。神奇的太极拳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此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汇通武术社”习武者的行列。

 从我向高老师学拳算起,一恍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五十多年,是我上下求索,痴迷武术和太极拳的五十多年。六十年代初,高老师逝世后,我又陆续接触到徐致一,吴图南,高子英,姚仲勋,杨禹霆,刘晚苍,汪永泉等众多名家、前辈,并有幸向他们学拳,请益。改革开放后,我正式拜在吴式太极拳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和中华浑圆功创始人王安平老师的门下,成为他们的入室第子。

 回顾自己半个多世纪以来练习武术和太极拳的历程,初始价段,由于对中华武术的无知,更对太极拳缺乏正确的认识,光从技术层面上看到它神奇的技击效能,忽略了它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个性特点,加之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虽有明师指点,也把“真言”,“忠告”当作了耳旁凤,因此走了相当长的一段弯路。

  在此以后的好多年中,幸有师友们真诚的帮助和自己能正确的面对现实,勇敢的挑战自我,总于逐渐有所开悟。九十年代中,有一次座谈心得体会时,我怀着由衷的感激,向师友们表述了如下的心情:“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的关爱和帮助,使我逐渐体悟到‘什么是无极,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动之则分;什么是静之则合’;以及为什么太极拳锻炼要‘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视动犹静,视静犹动’。特别是 ‘运动运动运而后动’;‘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太极拳乃研求一气伸缩之道’等等。练了这么些年,虽然谈不上有什么功夫,但强身健体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当下我已年届八十,客观反映:从言谈举止,眼神步态和精神头等方面看,一点不像已进入耄耋之年的人。靠的是什么?!主要得益于业余爱好,坚持太极拳锻炼的结果。而且深感一人受益,带动全家。不但我自己练,我爱人和孩子也喜欢上了太极拳。可以说阖家和美,身心安康。此外,多年来,我除了养成练拳、看书、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还陆陆续续在武术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近三十多篇练习太极拳的情况、见闻和体悟的文章。在李琏、郝怀木兄等友人和周荔裳老师的建议、鼓励下,现计划把上述有关文章(包括与拳友通信谈拳摘抄)汇集成册,以表示对先辈、道友和过往历史的感念之情。最后,十分感谢李琏的第子詹 顺,百忙中不厌其烦,一篇又一篇帮我辑录书稿好,整理图片,作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作者:陈惠良

201112月于北京六里桥总政军休所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活动内容更多
联系我们更多
QQ:1364960387
微信:兔兔侠
邮箱:zhang_xy3188@sina.com
客服中心
鸣生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